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纸象-尹朝阳的纸上绘画”开幕现场
更新时间: 2015-06-16     

 


由方志凌策划的“纸象-尹朝阳的纸上绘画”于6月13日在力利记艺术隆重开幕。

展览持续到7月13日。


策展人方志凌

 


纸中见性-管窥尹朝阳的纸上绘画

文 / 方志凌

“许多年来,我固执地保持了画素描的习惯。对于一件事情十数年的热情坚持已经可以称之为嗜好,或是积习难改了!”这是尹朝阳在2005年岁末所写的一篇后记的起首两句话。而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将近十年后的今天。

 

在纸上画出一个框;然后在框里用极简练、放松的线条勾划出人与物的主要轮廓,人与物并不照搬照片的客观形象,而是在轻松的笔意中自然变形——人有些侏儒化、动物化(对他来说,这是剥离了种种伪装的生命本相),物则有些痉挛、拗折的意味——然后用极精炼的明暗揉擦出人与物的形体、光影、以及整个画面的空间关系。大片的空白,软性铅笔或木炭条画出的轮廓与粗松的暗色,手指头或橡皮揉擦出的柔润、敏感的灰色调,共同构成一种极为精炼、有一种冷冷的镜头感、晶莹滑润的质感、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视觉幻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但这些画在速写本上的小幅素描,却体现出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极完整的视觉效果。这些素描正是尹朝阳的《青春远去》、《石头》、《王》、以及此后持续更久的《神话》系列的极为精到的“底本”。


2011年之后的几年,是尹朝阳素描画得比较少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他艺术创作的重心是“风景”——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不太需素描的主题——但到2014年,尹朝阳又对素描风景有了浓厚的兴趣。他那些画在速写本上的小幅风景素描几乎都是现场写生:仍然是先在纸上画一个框,然后用粗松的木炭条在框里信笔勾勒出山体、石崖或树木的轮廓。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再用手指头揉擦出那种极精炼的灰色,而是以线为主,辅以木炭条简单的皴擦,画面既有浓郁的“笔墨”意味,浑厚又灵动的视觉结构,更于古拙与质朴中流露出焕然的生意。在那些瞬间,当代人复杂的内心感触与中国传统文人淡然而苍郁的诗意体验融为一体了。

 

从2002年到2003年,在创作《伤》、《天安门广场》等系列作品期间,纸本水彩成为尹朝阳另一种钟爱的媒介。相对于制作完整、表达充分油画,他的水彩虽然没有那么精确与深入,但却在水与色酣畅淋漓的流淌、碰撞中,更加痛快地宣泄了紧张、激烈的内心苦痛:更加自由奔放的绘画语言与更加紧张激烈的精神体验水乳交融。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水彩画其实预示了尹朝阳2005年以后明显强化了绘画性的《神话》主题。

  

尹朝阳在2006年创作了几幅尺幅颇大的水彩人物。与他同期创作的油画相比较,这些水彩画中人物明显更丑陋、更怪诞一些。油画《神话》、《王》中的人物还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丑陋,是个人在与无法撼动的强大力量的绝望抗争中逼显出来的生命本相;这些水彩画中的“丑陋”,明显多了几分愚蠢和滑稽,它们是个人在冷酷现实中体验到的荒诞、疲惫而又无可奈何的宿命感。而这些,最终又在2009年以后的《老蒋》、《大洪水》等系列作品中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2011年以后,因为自己的创作重心已经转向风景绘画,尹朝阳常常会到现场画一些写生,有水粉、水彩、油画、后来还有素描。他这一时期的水粉写生极有特点:说是写生,但他似乎不太在意“景物”客观的视觉感受,形象、色彩都简洁而古拙,下笔也了无成法,或者信笔挥洒,寥寥数笔间形色兼备;或者朴拙内敛,形色之间自成古趣。但这些作品中最打动人的并不是那挥洒的意气或高古的风致,而是放下一切包袱以极为纯粹的直觉与景物对话的姿态。相对于前一阶段血脉贲张的心灵幻象,这是另一种质朴而华的粲然诗意。

 

然而,尹朝阳2014年创作的《炳灵寺》、《红日》、《夕照》等纸本水彩画,却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以《炳灵寺》为例:景物并不特别——天空、石壁、湖面、人群、垂柳等井然有序——但画得很奇特,不仅蓝幽幽的天空,暖褐色、土黄色、紫灰色、暗褐色相交织的石壁,黑黢黢剪影般的枝条,以及同样黑黢黢剪影般的人群的奇特组合显得梦幻而诡异;更令人惊异的是画面无处不在的诡秘:形象古拙而妖魅,质地厚壮、华滋而又阴沉、凛冽,意象宏大、辉煌却又似处处露出漫不经心的潦草与率意。毫无疑问,这种由老辣的笔调信手点掇而成的辉煌而又诡异的景象,又直接将人带回到当代社会复杂难言的心灵现场。

 

与他那些鸿篇巨制的油画相比,尹朝阳的纸本一般都是“小尺寸”的,用时也很短,往往是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自然不同于他巨幅油画的恢宏气势和震人心魄的力量。如果说油画往往是他被自己过滤过的“公众形象”,那素描、水彩等纸本作品则是他更随意、更任性的“私密面孔”——在很多时候,他的“素描”、“水彩”其实是画给自己看的,于是他就能更无顾忌地表达那种种令自己心有所动的东西——这个面孔未必更成熟,但却往往更丰富、更活泼、更率直。

 

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敏锐地捕捉这种种异常生动的瞬间感受,自然要有非同寻常的语言灵性。尹朝阳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创作,也很早就参透了绘画的秘密:最根本东西的不是视觉的完美,而是内心感受的敏锐表达。虽然那时候他的内心体验还很稚嫩,但强烈的表达欲望却渐渐唤醒、渐渐激发了他绘画语言的灵性。于是,总有某种特殊的画痕、总有某种出人意表的视觉结构,将那种种活泼泼的内心感受,定格在那形形色色的“纸本”之中。


所谓“深人无浅语”,在他那些有时灵气逼人,有时又异常朴拙,有时率真,有时又晦涩而难以捉摸的种种感觉中,其实都隐含着他的“许许多多对于我来说惊心动魄的瞬间”,它们不仅是他那些鸿篇巨制般的油画作品的内在源泉,也从更宽广、更驳杂的侧面展示了尹朝阳另一个更加感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