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墨画家中,李津的画作价格涨幅较大。 《民以食为天》 李津
2014年艺术圈会是怎样呢?笔者大胆做出了几条预测。
第一,展览走出美术馆,进入大众空间,尤其是商业空间。一直以来,中国艺术家特别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入美术馆,主要原因是进入美术馆就意味着获得了学术身份,就获得了高价进入艺术市场的入场券。但是深究起来,中国现阶段的美术馆其实并不具备学术合法性,从资金来源上就能看出,大多数所谓的美术馆本质上是画廊。同时,美术馆所处的位置往往偏僻,真正的观众量也就是开幕式当天最多。随着前几年外资美术馆的撤离,艺术家也开始反思花高价在美术馆做展览的实效性。从2013年开始,许多艺术家开始务实,将自己的作品送进会所、机场、酒店大堂和超级商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同时可以以合作名义免去场地费—这显然是对美术馆的巨大挑战。可以预见,2014年商业空间、公众空间的展览会越来越多,靠卖场地生存的美术馆会陷入困境。
第二,青年艺术家不再依附于老一辈,开始自己动作。2008年以前,青年艺术家的出场要仰仗老一辈策展人、评论家以及成名艺术家的提携,长期以来这是艺术界心照不宣的规则。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普及,老一辈人手中掌握的资源迅速被分享,同时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思想上,西方藏家对中国的老一辈艺术家正慢慢失去兴趣。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等待别人发现的状态,所有人都在主动寻找机会,更何况是互联网时代。曾经作为小字辈的八零后们现在已过而立之年,他们自然也不会再甘心迎合老一辈那些老套保守的思想观念,转而开始独立出现。西方金融危机之后艺术资本有所回流,但眼光主要锁定在新一代青年人身上—老外可不会论资排辈,只会选择在一个国家大转型时期进来挖矿。
第三,艺术作品开始便宜。“天价”几乎成为中国近几年艺术市场的代名词。老牌大师的作品自不必说动辄可过亿元,就连毕业没几年的年轻艺术家都可以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艺术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没有人回答,但只会告诉你某某艺术家拍卖价又刷新了。这样高的价格,加上云里雾里出来的定价,让初次涉足艺术收藏的人普遍感觉到“水很深”。艺术作品高价的怪现象,源于中国特殊的艺术市场制度:艺术家主观定价—画廊翻倍—送拍造价。这种流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价格,基本上没有经过市场调节,毫无科学性可言。当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这种定价机制开始遭受质疑,艺术家们开始主动降低自己的定价,以求实实在在进入市场。2014年初进市场的艺术家,必定会更谨慎地定价,避免自己有价无市。这些相对低价的作品会对之前的高价形成巨大冲击,增加造价者护盘难度。
第四,一帮老策展人和批评家会失业。2014年自媒体的兴起,让艺术评论的话语权下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评论家和策展人掌握着艺术家的“生杀”大权,艺术家只有经过职业评论家的文章和策展人的挑选才能进入艺术圈。这也造成了中国艺术界独特的生态:评论家和策展人靠艺术家养活。2014年这种状况将会出现明显的改变。批评家身上天生的学术光环正在褪去,人们不再过分关注批评家的身份,而是开始审视他们的判断力是否准确;同时策展人的才能也不再仅仅是为一个展览起一个看起来很学术的名字,写一篇策展前言,而是需要从赞助到公关到市场全方位的能力—这显然是以往老一辈策展人能力范围之外的,尤其是融资能力,更是他们的弱项。所以,一批人脉资源丰富、懂得商业运作同时又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新策展人将走上历史舞台,其中一些人来自其他行业。
第五,艺术电商大量出现大量死掉,少数会活下来。2013年应该说是艺术电商元年,京东、亚马逊、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纷纷涉足艺术,海内外风投也对中国的艺术电商表现出极大兴趣。随着电商对传统行业蚕食完毕,今年会向代表个性消费的艺术伸手。2014年,大家会对艺术品电商产生一种短暂的狂热,一大批艺术电商平台会出现,但也会迅速消失。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当下并未真正形成民众消费市场,在房子车子医疗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民众对艺术品的需求很弱,更何况中国艺术品价格的离谱。凭借热情上马的艺术电商很快会被市场当头泼冷水,加上互联网本身是个烧钱的行业,结果不言而喻。但一些经过长期摸索和资源积累的电商会活下来,寻找到自己的道路。比如2013年不温不火的“爱艺客”,借助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优势闷声积累艺术家资源,以丰富的线下资源为支撑,必然比仅靠天使投资支撑的纯电商走得更远。
第六,水墨会火,而且开始与装置、行为、影像结合。由于国内藏家力量的兴起,水墨这一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将会迅速升温。这不仅源于国内新兴财富群体的文化口味和民族自尊心,更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所给出的信号。与美国战后推崇抽象表现主义的逻辑相同,中国政府也力求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文化符号—水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与传统水墨不同,中国政府需要的是有当代味道的水墨,因此年轻水墨艺术家会赶上这股东风,同时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水墨与当代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带有中国风味,又与封建时代的水墨拉开距离的新水墨。
第七,艺术秀开始走向电视电影。超级女声宣布了中国进入全民娱乐阶段,此后各种选秀层出不穷,占据了中国电视娱乐的半壁江山。音乐已经从殿堂走上舞台,下一个必将是艺术。艺术正在成为全民的娱乐需要,电视台和院线不会放过这个创新的命题。艺术家徐冰登上“开讲了”舞台,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前兆。2014年,与艺术有关的题材会频频出现在公众传媒中,类似于中国好声音的艺术选秀节目会先拔头筹,开启艺术秀时代。
第八,艺术全面时尚化。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艺术”是一种高雅、洁净、与世无争的东西,要雅不要俗。西方二战以后的当代艺术恰恰相反,要求艺术全力介入现实社会,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所以,中国人总是很难接受当代艺术,他们看博伊斯和杜尚都还是想找到这二位到底哪里高雅。2004年之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彰显自己的力量,代表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时尚”开始兴起。崇尚个性的生活观念与艺术家不谋而合。只不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艺术家还是端着架子不肯与时尚结合。自媒体的爆发,让艺术家意识到必须成为明星,艺术才会在大众范围内生效。当许多喜欢秀的艺术家走过红地毯之后,那些端着操守的艺术家开始明白安迪沃霍尔说的话:每个人都将在未来成名十五分钟。2014年,随着西方资本的回流,艺术家们开始和一切奢侈品合体,互相借力,一起落地。手表、红酒、豪车都将成为艺术家的出名之道。
第九,艺术家更愿意回到地方当名家。以往许多地方艺术家北上进京,当北漂。签约画廊,获得机会的时代在2014年将结束。北京的生活成本和空气质量让艺术家们望而却步,更何况抛家舍业来到北京也不见得能够一夜之间走向国际。不仅如此,许多身在北京的艺术家们开始考虑撤离。他们明白,来北京遇到几个策展人和老外就能出名的时代过去了,反而地方政府竭力响应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给钱给地发展艺术。如果家里还有几亩地的艺术家就更好了,新的土地政策很可能让他们翻身,超越在城里混了多年的半成名艺术家。伴随着艺术家的返乡,地方文化产业会变得越来越热。